政法界代表委员点赞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
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长春刘子阳
“今天,我们向全社会郑重宣布,人民法院‘一站式’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!”3月4日,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,最高法立案庭庭长、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钱晓晨在会上公布了这一消息。
当前,“一站式”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、服务人民群众、服务审判执行、服务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充分展示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。
近日,多位政法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接受《法治日报》记者采访,在充分肯定“一站式”建设成果的同时,为持续推进这项工作把脉献策。
百花齐放
工作日平均每分钟就有66件矛盾纠纷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进行调解,2020年全国法院接收网上立案1080万件……发布会上,最高法公布了一组组翔实的“一站式”建设成效数据。
滴水成河,百川汇海。全国法院“一站式”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,是各地法院作出的不懈努力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厉莉告诉记者,房山法院将“多元调解+速裁”作为“一站式”建设的具体实践,建立“四定一清单”速裁流程指标体系,将送达、排庭、宣判、报结4个关键节点纳入审判管理,探索适用小额程序、在线庭审机制,提升工作质效。2020年,房山法院“多元调解+速裁”共审结案件1.1万余件。
2020年,江西法院强化“一站式”建设的系统融合、资源聚合、力量整合、平台组合,重塑诉非分流、调裁分流、繁简分流秩序,做实“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”,紧扣诉讼服务质效基本盘,夯实道交纠纷一体化解等阶段盘,擦亮“寻乌经验”“法通村”等精品亮点特色盘,全面提升“一站式”建设效能。
其间,江西法院共对接708家基层解纷力量,引入“两代表一委员”等特色调解工作室225个,组建由1663人组成的特邀调解队伍,建立速裁快审团队486个,深度培育“寻乌经验”“法通村”等优质品牌。
“2020年江西法院诉前化解纠纷19.3万件,速裁快审各类案件9.8万件,分调裁审占比达78.16%,速裁、快审平均审理期限仅17.85天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葛晓燕说。
去年以来,河南法院697个人民法庭全部实现网上立案、跨域立案,诉讼事务“一站办、一网办、一次办”基本实现。
“河南法院构建‘门诊式’审判格局,全省法院组建574个速裁快审团队,2020年速裁快审结案53.1万件,平均审理期限39天,服判息诉率92.1%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史小红介绍说。
广受好评
“一站式”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是人民法院的一项民生工程,让老百姓打官司“只进一个门、最多跑一次、可以不用跑”,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“人民法院始终从群众需求出发,坚持多渠道服务群众,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审判中获得最大的便利,不仅大大节省了诉讼成本,提高了诉讼效率,也充分彰显了人民法院的为民情怀。”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,全国政协委员、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对此感触颇深。
2020年,江西法院线上送达诉讼材料205.1万件,电子送达成功率74.29%。12368热线接听群众来电15.7万次,满意度100%。接收网上立案申请10.5万件,同比增加64.23%,办理跨域立案8415件,线上调解纠纷1.35万件。
葛晓燕说,“一站式”建设的出发点就是在党委领导下不断优化社会治理效能,为群众提供公正、高效、便利、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。如今,在解纷和服务“多”与“快”大幅提升下,江西法院收获了人民群众“好”与“省”的衷心评价。
在史小红看来,人民法院“一站式”建设使得群众解决纠纷的成本更低。“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全部免费。同时,大力推广小额诉讼、简易程序适用,加大诉中调解力度,对适用小额诉讼程序、简易程序审理和调解成功案件减半收取诉讼费。”史小红说。
2021年2月1日,最高法宣布跨域立案服务在全国法院实现全覆盖,真正实现当事人在“家门口”的法院立案。
“人民群众诉讼更加容易了、纠纷解决方式更多了、联系法官更方便了,从源头预防到诉前多元解纷,再到简案快审、繁案精审分层递进、繁简结合、衔接配套的‘一站式’多元解纷机制,人民群众的诉讼体验和获得感显著提升。”厉莉说。
持续推进
当前,“一站式”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,但人民法院并不会就此止步。
“要聚焦诉源治理关键点,抓前端、治未病,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,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。”葛晓燕说,要立足线上线下、前端后台、服务与解纷的深度融合,直击“线下一站服务、线上一网通办”方式中的堵点痛点,畅通诉讼服务大厅、诉讼服务网、12368诉讼服务热线、巡回办理“厅网线巡”服务渠道,统筹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与“非诉挺前”等重点工作。
厉莉建议加强立法保障,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制定多元调解促进法,为加强诉源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。
“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诉源治理效果评价体系,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指挥棒作用,确保诉源治理朝着正确的目标深入推进。同时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对纠纷数量的影响,结合实际设立分层级指标评价体系,避免一刀切的考评方式。”厉莉说。
史小红认为,当前,多元解纷工作在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方面还存在短板,需要持续加大组织、引导和宣传力度,吸纳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社会治理,建设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,促进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、化解在基层、止步在诉前。
几位代表委员建议,人民法院要持续推进“一站式”建设升级发展,让服务与解纷全面提速、公平正义触手可及,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来源:法治日报
编辑:韩玉婷季天罗琪